一、大湾区自然资源监测、评估与预警
综合采用光电、通信、计算机、测绘、遥感、环境、植物等领域前沿理论、技术和方法,针对多因素驱动的粤港澳近岸、内陆水体的复杂特性,综合利用水质传感网络、实地野外调查和水色遥感等手段和技术,开展船载实地野外调查和海洋环境综合观测,研发集成多源遥感数据的水质参数的监测系统,探究粤港澳水域的水质时空演变和驱动机制;获取滨海湿地时空格局及退化状况,研究滨海红树林景观格局、生化组分和监测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探究大湾区植被、水体、林地、耕地等自然资源的时空格局,探求其变化发展与湾区城市化的时空耦合;研究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二、大湾区自然灾害与基础设施安全监测
针对海岸侵蚀、港湾河口淤积、海平面上升、沿岸土地盐渍化、海咸水入侵地下淡水层、沿海地面沉降等多种海岸带地质灾害,研究融合SAR、高光谱、光学、LiDAR等多源遥感技术在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大湾区灾害的预报能力,为大湾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面向大湾区复杂地理环境,研究基于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背包等平台的多传感器集成测量技术与装备,发展现代工程测量理论和方法,研制新型海岸带工程测量装备,解决大湾区基础设施测量数据快速高效准确获取的难点,实现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的测量技术和装备体系,服务于大湾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三、大湾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市城市与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以多源对地观测大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的信息表达与融合方法;研究海岸带城市化环境下植被、水体、不透水面等地表覆盖信息以及植被破碎化、植被生物量、城市绿地构成等生态景观指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实现对海岸带城市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探讨城镇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形成城镇化评估和生态质量评价报告,为提升区域生态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四、大湾区地理空间信息智能分析与服务
大湾区海陆空地理环境信息量大、类型多,建立全面、准确、快捷和实用的大湾区地理环境信息管理平台,进而实现地理环境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共享,实现大湾区地理环境及现象的时空演化分析,建立大湾区地理环境智慧辅助决策系统和面向公众的地理环境信息服务,服务于大湾区地理环境智能管理、决策和服务,服务于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